首页> 区内动态> 区内动态
高新区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情况和下步工作安排
发布日期:2020-06-14 阅览量:4228 字号: +放大 -缩小

一、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1-5月份,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预计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可完成“双过半”任务。

今年以来,我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多举措促进就业创业,新建研发、孵化、实习(实训)平台5个,促进城镇新增就业1100人,失业率保持在4%以内。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累计向困难群体发放生活补贴629万元,做到了“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精准解决企业难点痛点堵点,有力推进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已累计向企业发放稳岗补贴520万元、办理退税626万元、协助融资3.1亿元、减免社保费用近1亿元,目前19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二、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以更大力度稳企业。深入贯彻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以领导干部包联企业(项目)为抓手,精准服务企业。动态跟进国家和省市相关扶持政策,落实好我市“惠企20条”“春雨金服”等帮扶措施,真心实意“帮企业办实事”,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激发企业加大投资、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以更大力度抓项目。以项目开工倒逼各项工作推进,重点抓好总投资137亿元的30个产业项目,确保15个新开工项目、15个续建项目开工率、复工率100%,按时间节点竣工投产率100%,确保中信重工开诚智能特种机器人、汇中智能超声测流仪表项目尽快投产达效,震安科技减隔震制品项目6月底前研发楼主体基本完工,苏宁智慧电商产业园项目年底前主体完工,百川轨道交通智能机器人、国华洁净煤高端离心振动设备等8个亿元以上项目年内开工建设。

三是以更大力度抓创新。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等政策,实施科技倍增计划,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3家,加快培育更多细分市场“单项冠军”。进一步完善从创新苗圃到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新认定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以上。深入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攻坚提速年”活动,做好机器人、应急装备、电子及智能仪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文章,建成全国最大的焊接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超声测流仪表研发制造基地和全国一流、技术领先的智慧应急装备产业园。

四是以更大力度抓产城融合。重点加快京唐智慧港开发建设,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高地。一方面,积极配合提速京唐城际铁路高新区段建设,一方面续建、新开工建设纬三路、纬六路等8条道路,积极推进5G新基建项目和冷热电三联供项目,尽快实现“新九通一平”。加大对京津外迁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的招引力度,年内力争再引进北京莱斯特矿用节能环保设备、玛斯特新材料等10个、总投资25亿元的高端装备制造和新兴产业项目。

五是以更大力度抓外资外贸。深入开展“暖企促贸”行动,鼓励支持企业转战电子商务、开展线上参展,多措并举保订单、保履约、保市场。加快推进电商产业园建设,支持成联电商、英东国际发挥优势、拓展领域。鼓励开元、开诚、百川、汇中等越来越多的“高新智造”产品走出去,积极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把瞄准东北亚、深耕日韩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日本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深度广度。

国务院
征集
国务院
客户端
互联网
+督查
公众号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