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
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锚定“两区三高地”发展定位,践行“创新、开放、唯实、争先”创业精神,着力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唐山高新区一直在风雨兼程。
城市更新方兴未艾,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数字政府零跑腿便民利民,一项项实打实的改革红利,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人。
云天广场夜晚灯光璀璨,龙华道绿植绵延不绝,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高耸挺立,学校、市场出门即到,一个个摸得着的民生福祉,让人声鼎沸的烟火气,氤氲着整座城市。
星光不问,赶路人奋勇前行。
追梦不辍,时光终不会辜负。
回首过去,我们经济社会发展连年跃升;立足现在,我们创新之力澎湃,科技引领的热潮日渐激荡;展望未来,机器人产业实力强劲,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有作为,发展“体格”更加强健。
每个努力的瞬间,都值得被记录。
创 新
高标准建成全省首个机器人展示体验中心,受到省委书记倪岳峰等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制定出台《唐山高新区关于支持机器人产业共享工厂建设的工作方案》,梳理应用场景89项,召开推介会、供需对接会20余次,机器人产业预计全年营业收入60亿元,领跑全省。
完善“1+1+N”全球招商中心体系,建设全市首个机器人产业全球招商中心和23个企业招商中心,引进汇博、优必选等行业龙头企业、优质项目资源51个,已落地项目33个。
全区新增机器人项目65个,完成注册后企业达到136家,占全市90%,占全省50%以上,1-11月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52.69亿元,位居全省第一。
建成全省第一个机器人展示体验中心、第一个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第一个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第一个机器人概念验证中心。
高效率推进孵化器进档升级。创业中心连续八年在国家级孵化器考核中评为A类。机器人孵化中心、元龙、微米等3家孵化器通过省级认定,通过数量位居全省高新区第一。
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共建全国首个“唐山软件园”,成立唯一行业组织“唐山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协会”,现已入驻企业23家,推进50余家。
与阿里巴巴合作搭建云上唐山数字经济产业园、唐山钢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平台、“唐优汇”阿里唐山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平台,带动327家“数字经济实体”汇聚高新。
与百度集团合资成立全市首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国资上市公司,共建“四个一”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引进全省唯一的京津冀城市群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装备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唐山研发中心。
推进创建全市唯一的“河北国际合作园(东北亚)唐山园”。
唐山市政府与河北工业大学共建的河北机器人产业研究院落户高新区。
在全省首创“机器人Ai贷”、“科技e贷”等创新金融产品,共为区内16家企业提供贷款近亿元。
新培育2家“小巨人”企业,累计12家,新认定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增长数量较上一年实现翻倍,累计共64家。
新增“省级食品安全标准化学校食堂”2家,年内总量达到4家。
开 放
承办河北省第六届中小学教育机器人创客竞赛、河北机器人产业研究院(唐山)揭牌暨机器人产业专场推介、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机器人产业专业赛,组织企业参加2023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等多项活动。
高新区滑冰馆开展“耀冰雪,庆团圆”主题活动、2023第一届“瑞翔杯”全国青少年冰球邀请赛,以网络投票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2023年河北省全民健身“最美体育惠民示范工程”,打造成一张崭新名片。
开展“万企进校园”活动,先后组织233家企业分26批次赴北京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参加专场招聘。叠加出台智慧高新系列人才政策,设立2000万元人才发展基金,累计引进高校毕业生5417人,连续两次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为236名青年人才发放奖补资金136.6万元,申领燕赵英才服务卡和凤凰英才服务卡124张,总量位居四个开发区第一。
“一老一幼”工作有序推进,新增养老床位1000余张,备案托育服务机构17家,总托位数达到720个,建成4家五星级婴幼儿照护机构。
新增1500余个小学学位,投入2600余万元进行农村学校改扩建、操场改造和教育装备购置,促进了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引进比亚迪、中铁十四局、中氢金元(河北)、山东华鼎新能源、北京创兴伟业独角兽科技等多家知名企业。
唯 实
今年,高新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2亿元,同比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0.5亿元,同比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5亿元,同比增长7.5%;税收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13.1%。
全年预计完成进出口总值24.7亿元(完成市达24.5亿元目标),同比增长8.5%。
共实施项目94个(30个被列入省市重点清单),总投资477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6个,续建项目42个,前期项目26个。
全区完成签约引进项目152个,总投资194.7亿元,其中机器人产业项目共签约55个,总投资36.5亿元。全员招商项目中,亿元以上签约项目36个,协议投资总额182.2亿元。
发放各类专项资金4800余万元,7个项目发行债券6.34亿元,已全部开工入统。
规上工业企业技改项目实现100%全覆盖,投资规模达33.5亿元。
已上市挂牌企业共10家,新三板以上挂牌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市前列。
19个项目列入省市科技计划,获得上级支持资金1493万元,高企、科小、研发投入补助等上级支持资金1999.6万元,合计共3492.6万元。
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6家,高企总数达到303家,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7家,总数均为全市第一。
落户5支基金,规模总计102.02亿元。
全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笔数达到22笔,同比增长70%;万人专利权转让次数7.48件,同比增长180%;高价值发明专利达到174件,同比增长6%,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市第一。
主动申请海绵专项资金1.15亿元,保交楼资金3.27亿元,申请资金量全市第一。
印发《高新区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专家查隐患工作方案》,储备危化、工贸领域专家33名,建筑施工领域专家9名,燃气领域专家2名,特种设备领域专家6名,消防领域专家5名。
科普类机器人区本课程已实现中小学全覆盖。
3条道路竣工通车,8条道路两侧完成绿化工程,6条新建市政路网开工。
机器人专业孵化器、微米、元龙3家孵化器通过省级认定,占全省高新区总量的43%,位居全省高新区第一。
为区内重点企业开展40余次帮代办服务,先后实施2个“拿地即开工”和1个“承诺即开工”项目。
争 先
33个基层党组织被市委组织部评定为A档党组织,创业中心党委书记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千名好支书”,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
通过劳务费形式发放农民工工资2.28亿元,审查建筑施工项目用人单位213家,涉及劳动者0.92万人,解决欠薪问题线索98件,将信访隐患化解在了萌芽状态。
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要求,抽查市场主体574户,占全区市场主体总数的6.6%,其中跨部门抽查203户,跨部门抽查户数占比达到26%。
为全区4个镇(办事处)、74个村居、279家重点企业选配包联法官,先后帮助解决实际问题30个,相关做法被河北新闻联播、河北日报宣传报道。
100余篇新闻稿件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刊发或播出。
及时办理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市12345热线平台、人民网交办案件及群众来电件,办结率和回访率均为100%。
乡镇社工站实现100%全覆盖,街道社工站被评为河北省第三批省级示范社工站,庆北社工站被评为唐山市示范社工站。
投入2600余万元为3所农村学校进行改扩建,4所中小学校新增教学班,高新实验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536个,2023年学生数9043人,上涨12.27%。
学校(含幼儿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提质增效全市第三名、精准助残服务工程全市第六名。
高新区师生共获奖国家级奖励1个、省级奖励27个、市级奖励178个。中考指标完成率从2022年的74%上涨为81%。
与市三级医院“点对点”远程会诊工作,老庄子镇卫生院与8所三甲级医院签订协议,总计会诊46例。
在全市率先开发高新区退役军人服务系统,对接智慧社区平台,实现退役军人事务办理一体化服务。
高新区产教联合体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为全省唯一。
8家企业获2023年度河北省重点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称号,1家企业获评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2家企业获评A级研发机构,1家企业获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在“第十八届中国中小企业家年会暨 2023 招商引资发展论坛 ”活动上,高新区获评“2023全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