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山这座曾以钢铁闻名的城市里,一种新的工业脉搏正在强劲跳动。唐山高新区厂房内,焊接机械臂划出精准的弧光,特种机器人深入人类难以抵达的角落,服务型机器人已走向医院、餐厅。这里正悄然完成从“钢铁之城”到“机器人之城”的蜕变。
这场转型的关键,藏在不久前那场京冀机器人产业共享智造对接会里。会议室中,来自中关村的算法专家与唐山制造企业的总工程师相谈甚欢。一边是京津地区前沿的科研理念,一边是唐山深厚的工业底蕴,两种基因首次在同一频道深度对话。
“我们擅长把想法变成产品,但最缺的就是那个‘想法’本身。”一位本地企业家感慨。这正是唐山找到的“密码”——用京津的“智力”激活唐山的“制造力”,让创新链与产业链真正握手。如今,研发在北京,转化在唐山;设计在高校,量产在车间,已成为常态。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唐山构建起“研发—孵化—产业化”的全链条生态。就像给强大的工业躯壳装上了智慧的“新大脑”,这个老工业基地正在机器人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当创新的火花遇见制造的沃土,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再只是蓝图,而成了车间里每天上演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