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内动态> 部门动态
【战“疫”一线 党员志】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抗“疫”战场上的一家人
发布日期:2020-02-25 阅览量:8085 字号: +放大 -缩小

中国有句古话,叫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三女河办事处疫情防控的战场上就有很多“战士”是一家人。


※ 兄弟勇争先  筑牢防控线 ※

高庄子村老党员刘敬秀、刘敬华是亲兄弟,今年都已70多岁了。战“疫”刚一打响,哥俩就商量着,要参加战斗。

哥哥,刘敬秀今年74岁了,是一位有着54年党龄的老党员。曾任高庄子村书记、主任,累计达16年。面对疫情,老书记毫不退缩,他说:“我虽然年龄大了,但是我身体硬朗,这个时候正是村里需要人的时候,不论我是老支书还是老党员,都应该站出来为村里做贡献。”弟弟,刘敬华今年70岁,是一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还是一位退伍老兵。老人在丰润区有楼房,疫情开始后,为了方便值班,就一直没回去过。

一天下午,兄弟俩正在疫情检测点执勤,有一个外村的村民酒后开着农用车想要强行从检测点通过,兄弟俩及时将该人拦截并进行劝导。兄弟俩说:“有我们在,一定会为村民站好岗,守好疫情防控线。”

\

方子里村孙满仓、孙满利兄弟。哥哥孙满仓,方子里村党支部副书记,疫情开始后,同村书记一起谋划村内的疫情防控工作。如村内检测点设置、成立志愿者服务队、设立党员先锋岗、村内主要街道消毒等。弟弟孙满利,共产党员,也是方子里村志愿者服务会会长。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始终把村民安全放在首位,主动申请执勤,请战疫情防控第一线。个人还捐款2000元,作为村内疫情防控工作的专项资金。看到疫情检测点的执勤人员日夜值守,工作辛苦,又送去水果、方便面、口罩等慰问品。孙满仓、孙满利兄弟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誓言。

\


※ 父子双党员  防控冲在前 ※

高庄子村韩永华、韩俊刚父子。韩永华,高庄子村党支部委员,第一时间参与到高庄子村疫情防控工作中来。派发疫情宣传单,做好重点人群排查,并劝告村民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 儿子韩俊刚,深受父亲的感染,说:“父亲七十多了,是老党员,义不容辞的去村口值班了,我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更应该主动报名,为村里多做点事。”现在父子俩,父亲白天站岗、儿子晚上值班,坚守在高庄子村的疫情防控线上。

\


※ 翁婿共努力  并肩守阵地 ※

白树庄村冯瑞占、施小亮翁婿俩,不是父子,胜似父子。支委冯瑞占,今年70岁了,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每天都能在疫情检测点看到他的身影。女婿施小亮,共产党员,还是白树庄村村医。“只要需要我,我随时到位,一名医生在人民最需要你的时候往后站,那他就不配做一名医生。”他坚定地说。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主动承担起为返乡人员检测体温和村内消毒的任务。忙忙碌碌的工作,让爷俩难得见上一面,偶尔在检测点碰面,总会互相问上几句“今天身体怎么样”、“值班冷吗?多穿点”......

\


※ 母女齐上阵  守护村民安 ※     

高庄子村李富英、舒小颖母女俩。李富英,高庄子村村民代表,每天负责高庄子村村东口的疫情检测点的执勤工作,在工作中有很多村民因为嫌麻烦不愿配合测量体温、消毒和登记工作,甚至有时语言很激烈。她总是耐心的说:“现在特殊时期,大家都做好防护,才能打赢战争。”女儿舒小颖,高庄子村村医。“给你们买的口罩和酒精到了”舒小颖健步如飞地拎着一袋东西进了一户村民家。面对部分返乡人员对每天测两次体温表示不理解,甚至希望村医不要每天来家里的情况。她总是耐心得为他们讲解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性和检测体温的意义。还自费给他们买来了口罩和酒精。慢慢的,村民从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主动配合。有时舒小颖因为别的事稍晚一点,村民总会打过电话来,询问今天怎么还没到。

\

正是这些立足各自岗位,全力以赴投入到这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战役中的人,共同在辖区筑起一堵坚实的防控墙!


国务院
征集
国务院
客户端
互联网
+督查
公众号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