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时节,走在高新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以感受到学文明、讲文明、促文明的浓郁风气,处处彰显着文明之美、城市之美、生活之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让高新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让经济发展底气更足。
今年以来,高新区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深入开展“三创四建”活动的重要抓手,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的创建宗旨,构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创建格局,推行“精准施策、精细作业”创建方法,建立“上下联动、全域创建”长效机制,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街一巷抓起,从一行一业管起,为唐山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贡献着高新力量。
决战决胜 冲刺攻坚
吹响创城“集结号”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三创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有效载体。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开展“三创四建”活动部署要求,以决战决胜、冲刺攻坚的奋斗姿态,全力夺取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成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题中之义。
“文明创建工作要抓长效、建体系、定规矩,在聚焦重点问题的同时,更要做好细节工作。”
“要全面对标对表,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相结合,与为民服务解难题相结合,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相结合,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要针对文明城市创建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把脉问诊、对症下药,一项一项抓好整改落实,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
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庞秋原下基层、进社区、入厂企,专项调研,督导检查,通过认真分析和科学研判,对高新区创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分解夯实责任,对照创城方案,细化创建任务,量化任务目标,按照“扁平化、小团组、真管事”的原则,组建由各业务部门牵头的创建工作部,把各项工作任务分解下去,把压力传导下去。
加大创城宣传力度,在辖区主次干道、游园广场、主要出入口、临街立面、建筑围挡等重点场所,按照数量达标、质量提升、品位提档的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安装刊播创城公益广告2000余条。
“从2月开始,对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我们组织开展‘一月一主题’整治活动,全力推进高新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创建水平。”高新区办公室党群处处长王曦辉介绍说。
“一月一主题”整治活动重点围绕市容环境提升、社区环境治理、市场功能完善、交通秩序整治、文明素质提升五个方面,以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居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整体文明程度和群众参与度幸福感满意度为目标,逐月分类实施,不留创城盲点,进一步健全了常态创建工作机制。
王曦辉还向记者展示了高新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点位整改情况挂图作战表,“存在问题”“责任单位”“整改时间”等各项内容一目了然。“我们每天都会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更新,并督导相关责任单位如期进行整改。”
把责任压下去,把问题找出来,把整改落到位。高新区认真分析研判当前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测评标准,开展全覆盖、无死角地查找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对短板弱项“大起底”,并实施“一天一督查”逐条逐项整改落实到位。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268处,完成整改242处。
加强管理 改善环境
聚焦城市“主战场”
“三分规划,七分管理。”城市能否走向文明,关键看管理。
在大学道唐山师范学院门前两侧,一辆辆共享单车在规定区域内排放整齐、井然有序。对于城管高新大队副大队长么磊和她的同事们来说,定期检查区域内共享单车摆放情况成为风雨无阻的一项工作。
据么磊介绍,为规范高新区主次干道共享单车摆放秩序,自去年10月开始,城管高新大队持续开展共享单车专项整治行动,先后对4家共享单车运营商约谈8次,对严重影响市容环境、拒不整改的三家运营商进行了处罚。目前,高新区内火炬路、学院路、卫国路、大学道等主要路段基本实现共享单车零违停,其他路段逐步规范管理,治理效果明显。
城市管理水平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创建文明城市也对加强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管理上,高新区以绣花精神提升创城工作精细化水平,全力推进“以克论净、深度保洁”作业模式,按照“干扫―冲洗―湿扫―洒水―喷雾”五位一体模式进行作业,保证清扫高质量、保洁全天候,全区机械化清扫率超过90%,各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治理路口车辆乱停乱放行为,达到“美丽、整洁、有序、通畅”的效果;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重点对卫国北路、荣华道北侧、盛华市场周边主次干道两侧的违规牌匾及各类广告进行清理规范,累计清除广告牌匾31(块)处;加强对校园周边、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的环境秩序治理,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实施断头路清零工程,新建和翻修道路13条,总长度超过10公里。高新区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助力创城工作的深入开展。
“通过餐饮油烟智能管控平台,实现了对餐饮企业的油烟排放治理情况和达标情况的实时监控,如果出现指数超标,我们会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在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办公室里,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陆铁刚指着屏幕上的各项数据告诉记者。
为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高新区启动了餐饮油烟智能管控系统建设,建设了餐饮油烟智能管控平台,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对餐饮单位油烟浓度、颗粒物浓度和非甲烷总烃三个参数污染物的有效管控。
目前已有110家餐饮单位、134台在线监测设备与该平台联网,平台自2020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已对67家餐饮油烟瞬间超标排放餐饮单位下达了整改通知,对4月1日至15日油烟排放浓度报警次数前10名的餐饮单位进行了集中约谈。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高新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始终坚持把改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环境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一抓到底。
在生态环境治理上,高新区全面实施污染退城、清水润城、城市增绿“三城”工程,全区所有建筑工地安装在线监测系统,43家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完成深度治理。对大学道等12条道路进行了“一街一景”景观提升,新建6个游园、5个口袋公园,完成了李各庄河整治和11条背街小巷的整治改造。在城乡环境治理上,开展了社区环境治理攻坚行动,拆违建、清垃圾、硬化路面、美化花园、改建停车场,社区面貌明显改观。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违建、清坑塘、改厕所、修道路,乡村面貌得到全面提升。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质量更好了,人民群众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全民参与 共建共享
提升市民“向心力”
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
走进世纪龙庭第一社区,繁花似锦,绿草成茵,一条总长500米、鱼贯小区主干道的“社区文化长廊”格外引人注目,其中内容涵盖了党风廉政建设、文明礼仪知识和经典国学知识三大板块,让生活在这里的社区居民随时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在社区服务中心,一面贴着“微心愿认领站”的墙壁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我希望社区能提供推荐就业岗位。”“我是在职党员张斌,高新区人社部门定期会有招聘会,希望您找到合适的岗位。”……墙体左侧贴着一条条反映社区居民心愿的便签,右侧则是社区在职党员、党员志愿者根据居民反映的情况做出的相应回应。
“为了满足居民多角度需求,我们专门开设‘微心愿认领站’,真正了解社区居民所思所想,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满意的服务。”世纪龙庭第一社区党支部书记兼社区主任李玲介绍说。
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架起便民利民的服务网络,建立解难救困的志愿队伍,世纪龙庭第一社区是高新区打造文明社区的一个缩影。在此基础上,高新区积极开展“学示范、抓整改、争满分”专项行动,针对不同类型开展示范创建,以点带面,推动点位模板复制,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感受创城工作带来的成果。
市民既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民风民俗都与这座城市的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高新区进一步营造浓厚创城氛围,充分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和在职党员、党员志愿者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引导全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以实际行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开展“啄木鸟”行动,号召全区干部群众对各种卫生死角、不文明言行、不文明现象随时随地抓拍,做维护城市文明的“啄木鸟”,形成全民知晓、全民践行、全民监督的热潮。
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和“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行动,向区内居民发出倡议,就餐使用公筷公勺,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更彰显社会责任;号召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战胜疫情,同时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做友善优雅的文明人,引导居民群众理性消费、文明用餐,营造节俭养德的社会氛围。
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疫情防控期间,为更好地服务群众,线上征集心愿18个,全部由机关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认领完毕。通过点亮居民群众需求“微心愿”,推动党组织、党员“零距离”服务居民群众,真正做到“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开展志愿服务行动,疫情防控期间,印发《致全区志愿者的一封信》,号召党员干部、热心群众积极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基层疫情防控,全区居民群众齐心协力共同抗疫,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随着各类主题活动的有序开展,高新区各单位和辖区居民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全民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强劲的发展活力、优美的城市环境、干部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诠释着文明幸福的新内涵。让文明的种子在城市播撒,浸润于每一位市民的日常行为中,镌刻在城市精神的最深处,文明的号角在高新区持续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