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漂亮、生动形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一抹抹靓丽的志愿红在每一个角落熠熠闪光;规划布局停车位,有效缓解乱停放和交通拥堵问题;经过的车辆时不时齐刷刷地停下来,礼让行人;走在街头,放眼皆葱绿,满目尽芳菲......近年来,在唐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引领下,唐山高新区始终以创建全国文明城为工作统领,聚焦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不断整治突出问题,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狠抓责任落实,有力开创全国文明城创建工作的新局面。
为民惠民提升城市“文明温度”
“以前我们小区楼道就是白墙,如今,街道社区挂上了一些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宣传画,文化墙成了小区里的新景观。”世纪龙庭社区居民徐先生每次路过楼道口的文化墙,都要瞧上一两眼。他说:“楼道是每日进出家门的必经之地,现在美化之后无论是出门还是回家,心情都很舒畅”。家住世纪花园社区的李女士说:“现在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我们这些居民特别高兴,住在这个小区也是越来越舒心了”。
自创城工作开展以来,一面面旧墙变成“颜值高”、会“说话”又与周边环境相得相宜的文化墙,以“亲民”的方式“图说”方针政策、传统文化、文明美德,这成为唐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举措之一。如今,美观的文化墙如“文明之花”处处盛放,而与之争艳的,则是在潜移默化中催生的一朵朵心灵“文明花”。
落细落小刷新“城市颜值”
分类的知晓率低、分类投放准确率低、资源利用率低等“三低”问题是垃圾分类的“拦路虎”。唐山高新区以新景楼为试点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搭建起便民为民的“高速路”,在新景楼社区随处可见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它拥有人脸识别、二维码识别等多种开门方式,内置数字化称重模块,自动称重上传,并能全程跟踪用户的每袋垃圾,对用户进行定期环保积分奖励。
“智能分类垃圾箱连接大数据平台,实名注册,可以直观的显示出垃圾投放的多少以及一周垃圾投放量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用技术手段为垃圾分类提供了保障,在源头解决当下居民“不分类、分类难、时间不方便”等问题。垃圾分类,牵着民生,连着文明。智能分类垃圾箱的使用,不仅有效改变居民的垃圾投放习惯,提高文明行为,还能减少垃圾污染,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聚焦聚神打造文明城市
“灯红了,请在线内等待”“非机动车不可以在机动车道内行驶......”在上班匆忙的路口,在生活小区里,在银行,在街边,你是否注意到一些鲜亮的身影,他们穿着红色马甲,成了一道靓丽的“创城”风景线!
为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在全社会倡导和深化文明交通理念,营造文明、畅通、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增强市民的文明交通意识,助力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每天早晚交通高峰时段,社区志愿者们协助交警引导行人和非机动车遵守交通信号灯、各行其道、有序通行,礼貌地劝阻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越线、走机动车道等不文明交通行为,热情地帮助老、弱、病、残人员安全通行,为过往行人指路。同时,志愿者们还向行人普及文明交通安全法规,告诫群众要摒弃不良交通习惯,自觉践行文明交通新风尚。
抓紧抓实提升城市形象
“走在城区大街小巷、门前路边,到处都是停放的车辆。社区里更是停车紧张,车主见缝插针,不管堵不堵路,能塞的就塞。” 家住惠安楼社区的郭先生说。不仅重点商业街区停车“一位难求”,一些老旧小区也成为停车矛盾聚集地。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私家车数量急剧增加,“停车难”成为了城市面临的难题。原有的停车位逐渐难以满足现在停车需求,导致乱停放现象严重。今年以来,高新区相关部门通过合理施划公共场所停车泊位、规范停车秩序管理等举措,按照应划尽划、能划尽划、规范有序的原则,在主次干道、居民小区、公共场所、商户门前等区域实地考察、综合分析,倾听群众呼声,新施划停车位,居民停车完全可以做到“顺向、入位、头齐”,极大缓解了市民停车压力,乱停乱靠少了,停车变得更加规范了,通行也更顺畅了,出入更加安全了。
文明城市创建以群众之心为心。改善居住环境,让老百姓住得舒心;提倡垃圾分类,让老百姓住得安心;畅通城市交通,让老百姓看着欢心......这一桩桩一件件举措,老百姓享受着创城的成果,也积极参与到创建当中。文明始于心,创城践于行,一城文明风,满目新图景。就让我们拿起创城“画笔”,描绘美丽家园,将文明“底色”铺展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高新处处唱响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