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内动态> 部门动态
2020,我们一起走过――来自唐山高新区的报道
发布日期:2021-01-05 阅览量:5586 字号: +放大 -缩小

时光列车呼啸向前,我们又一次来到时间的节点。2020,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我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在这一年的历史坐标上,也同样刻下了高新区人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铿锵足迹。此刻,让我们沿着时间的轴线回望,回望我们一起走过的日日夜夜,每一个人的付出与奋斗,都汇聚成这一年众志成城、浩荡前行的磅礴伟力,每一个高新人都是比这非凡答卷更非凡的答卷人。

共同战“疫”

微信图片_20210105091139.jpg

 

庚子春,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荆楚大地,蔓延波及全国。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高新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省市工作部署,闻令而动、听令而行,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同谱写了慷慨激昂的英勇抗“疫”战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争分夺秒,全区上下如一台精密的机器高速运转,第一时间建立“集中统一、快速反映”的战时指挥体系,构筑起区、镇(办)、村(居)三级防控网络,在“一级响应”阶段实行日研判、日调度等制度,联防联控网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牢牢守护住城乡社区。我们连续奋战,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专项资金迅速划拨、战略储备紧急调用、隔离病房和医学隔离观察点迅速改造,战时链条环环相扣、高效运转。我们冲锋在前,基层党组织坚守战位、共产党员严阵以待,一支支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从“我是党员我先上”“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誓言铿锵,到“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的迅速集结;从耄耋之年老党员的冲锋在前,到“后浪”们在一线激扬青春力量;从社区农村干部夜以继日的值守,到逆行在抗疫一线流调人员的挺身而出;从爱心企业的无私捐助,到普通群众的守望相助……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每一个角落都吹响了同心抗“疫”的号角,每一个高新人都拿出了战“疫”应有的样子,高新区交出了疫情防控零疑似零确诊的答卷。

有人说,“一定是特别光明的结果,才配得上那么出其不意的开局”。2020,震撼之年、逆行之年,我们血脉相连,一往直前。

全力以“复”

微信图片_20210105091144.jpg

微信图片_20210105091146.jpg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乎生计。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

疫情要战,工作要干!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的损失补回来。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一班人统一思想,在全市率先启动精准复工复产。建立“一项任务、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全区副县级以上干部牵头包联重点项目, 1222名同志对80个重点项目和7540家企业分包,指导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并帮助企业妥善解决用工紧缺、防疫物资短缺、物流运输受限、原材料供给不足、资金压力大等突出问题。全区各单位各部门迅速落实纾困惠企各项政策,全年减税降费近5亿元,帮助实现企业融资8.8亿元。高新区在全市第一个实现了“四上企业”的全面复工,重点项目开工率、复工率均达到100%。

工地上、车间里,焊接声、切割声与机器轰鸣声渐次响起,奏响着高新复工复产的“交响乐”,也交出了一组组令人振奋的“奋战”数据:全年推进重点产业项目80个,总投资超过300亿元,其中90%以上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石墨烯材料产业发展的烯彤科技项目竣工投产,国内最大的减隔震研发生产基地--震安科技项目创造了80天主体建成的“高新速度”,京津冀高端装备制造e家项目标准厂房完工并已有40家企业签约,苏宁电商、天佑养老等项目推进有力,帝马科技、微探科技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年新签约引进项目4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0个,德润达智能交通关键部件生产基地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项目落户高新。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亿元,同比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5亿元,同比增长10.7%,机器人、应急装备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5%以上。

从按下“暂停键”到重启复苏,从走出阴霾到重拾活力,成绩来之不易,殊为珍贵。

凝“新”聚力

微信图片_20210105091150.jpg

微信图片_20210105091153.jpg

 

 

我们不仅要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影响的进度追回来,还要在变局中化解危机,在危机中寻求机遇。一年来,高新区以创新推动全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在逆势下挑起了高质量发展的大梁。

疫情期间,百川公司的无人机喊话、旭华科技的红外测温仪、鹰眼科技的机器人送餐,既彰显了科技战疫的力量,又使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我们因时因势有效应对,华发教育的在线课堂,2月10日正式上线,保障了600余万学生“停课不停学”;启奥科技自主研发的96519唐山医疗健康综合服务平台,1月30日上线,为12496名患者进行远程问诊,解决了百姓有病愁、看病难问题;英东国际积极参加首届网上广交会,将直播间变成大舞台,线上业绩高达6000万美元……。我们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机器人孵化基地实施“百变计划”,利用100天时间实现了服务的100个变化,打造了共享制造平台。创业中心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每季度组织项目路演,持续上演从一项技术到一个产品,从一个产品到一个产业的精彩故事,并再度获评国家级优秀科技企业孵化器(A类),为全市唯一。我们强力推进“四个一百”活动,河北省减隔震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落户高新,西安交通大学空间视觉实验室在高新区挂牌,全国应急产业大数据平台“易应急”在高新区落地。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7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 118家,科技型中小科技企业达到 1000家,“专精特新”企业 36家,均居全市第一。

创新成金。高新区以“新”聚能,激荡万钧之力,逆风破浪。

加“数”前行

微信图片_20210105091157.jpg

 

面对数字化浪潮,高新区持续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数字车间、智慧工地、智慧社区……搭乘“数字快车”,高新区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加快新基建。建设5G基站202个,主城区基本实现全覆盖,正在进行京唐智慧港、老庄子镇区域的规划建设。推进产业数字化。唐山松下率先研发并应用了智能焊接云管理系统,能实时监测焊接数据,及时发现问题,使焊接效率提升85%,设备维修从之前的线下24小时到现在线上几分钟。开诚公司的特种机器人管理云平台,能够实现远程服务管理,汇中数字化车间将产能提升了一倍……。建设智慧工地。我们在全区建设了40个集环境监测、远程视频监控、智能安监系统于一体的智慧工地,不仅实现人脸识别、人员定位,还使监管效率提升近20倍,安全质量事故趋于最低。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在推进智慧环卫、智慧教育、智慧消防……使大数据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做到“数据跑起来,群众少跑腿;数据融进来,服务更精细。”打造智慧社区。高新区以新景楼社区为试点,建设了以“网格化”为基础,“信息化”为手段,统筹地理、空间、人员和安全信息,搭建了多个系统应用的智慧社区平台,人“刷脸”、车“刷牌”,还有电子围栏、周界报警、高空抛物报警、智慧垃圾分类、可燃气体报警、智能水表大数据分析等。目前,全区智慧社区达到了65%,下一步将实现智慧社区的全覆盖。

数字赋能经济,数字服务生活,数字打造智慧之城。

“扶”住幸福

微信图片_20210105091200.jpg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愿望。

2019年,高新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实现整体脱贫。2020年,高新区坚持脱贫不脱帮扶,并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稳稳“扶”住村民的幸福生活。

高新区继续选派67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做到“有事没事到家转转、脱贫致富一起算算、大事小事帮着干干、急事难事协调办办”。同时,打出帮扶“组合拳”:抓实义务教育保障,全区无一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失学。抓实养老医疗保障,做到了“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积极开发、设置扶贫专岗和公益岗位,全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动态就业率达到了100%;采用“产业资金入股+委托龙头企业帮扶+贫困户每月分红”的模式,实行产业帮扶,2020年每户产业扶贫投入资金累计达到6.8万余元,贫困户月收益达到520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洁序美”为标准,深入开展村庄清洁、厕所改造、垃圾治理等专项行动,突出“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品”,在陈家庄村铺设1100米的葡萄长廊,将詹官屯占地3万立方米的垃圾坑塘改造成水清岸绿的河塘,对姚家庄村进行了村庄道路的硬化绿化……,如今,在高新区,乡道变绿道,坑塘变游园,农区变景区,乡村“颜值、气质”大幅提升。

一村美连村美村村美。脱贫致富奔小康,托起百姓满满的幸福。

竞进有“位”

微信图片_20210105091203.jpg

微信图片_20210105091206.jpg

 

 

有为才有位。有位更要有为。

2020年初,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古江在高新区调研时要求高新区:“要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在推动唐山高质量发展中当标兵做示范”。“当标兵做示范”这是对高新区发展建设的肯定和定位,是高新区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责任和担当。

一年来,高新区落实“33458”工作思路,“冲在前、干在先”,“争第一、创唯一”。我们聚势创新驱动,开元焊接机器人研发产业基地等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成投产,被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授牌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我们聚力营商环境,项目建设工作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特别是疫情期间推出的“不见面”网上审批、“政务专递”送达,擦亮高新品牌;我们聚能党建和社会治理,全省市级以上开发区党组织培训班现场会在高新区党群中心召开,全省加强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现场会到高新区新景楼社区观摩。我们聚心民生改善,一件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全省机器人科普教育基地、全市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基地挂牌,老庄子卫生院改造、高新中学建设补齐民生短板。我们聚合实干力量,开诚公司的孙宁荣获全国劳动模范;震安公司的李涛、皓庭公司的王成、亚特公司的田明晖摘取第四届唐山市长特别奖;街道、庆北、老庄子镇、三女河办事处完成征地拆迁任务近千亩,确保了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的需要,再现“铁军”风采;各单位各部门在疫情防控一线、在重点项目建设一线、在信访维稳一线,以过硬作风、务实精神再造“高新效率”。我们聚焦守正创新,唐山高新区获国家高新区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优秀奖,《壮大机器人产业促进转型升级》《唐山携手共建幸福家园 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新路子》等一大批报道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媒体上刊登,《高新新市民》《祖国不会忘记》《我在最近的未来等你》等微视频,传递温暖,传播感动,传承力量。

我们以此铭记。

我们以此致敬。

我们以此为历史存照。

我们以此为明天祝福。

2021,让我们向着光明向着梦想向着胜利再次进发!

 

国务院
征集
国务院
客户端
互联网
+督查
公众号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