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唐山市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基地,高新区始终把人才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近年来,面对疫情影响,高新区经济仍然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高位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更是达到300家以上,初步形成了以机器人、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仪器仪表等重点产业。经济发展的背后是拥有强大的人才做支撑。
一、聚合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
高新区立足于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紧紧抓住以人才引项目、以人才推创新,以人才促发展的主线,以深入开展“百名高端人才进唐山”活动为载体,围绕行业发展急需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核心技术和产品,举办“机器视觉人才智力对接”“京津冀专家唐山高新行”“海内外专家唐山高新行”等系列对接活动10余场,引进高端人才27名,达成人才智力合作项目19项。
截至目前,高新区拥有人才总量约为1.4万人,其中,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3人、省级专家18人,市级专家44人。市长特别奖12人(团队),占到了全市1/4,外国专家35人;海内外全日制毕业博士23人,硕士640余人,本科学历8900余人。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专科及以上学历占从业人员总数近70%。
二、筑平台,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近年来,高新区注重发挥各方优势,打造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校企协作、多元参与的人才发展平台,加快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目前,高新区为人才搭建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8个;拥有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孵化器、众创空间、双创基地等10余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拥有重点实验室、机器人研究院、创业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孵化器等灵活多样的创新创业平台147个。同时,积极推进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校教师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基地等平台建设,切实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
三、抓关键,培养造就各类骨干人才
高新区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以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近年来,先后组织区内112人次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企业现代管理日本研修班、“智能制造”德国研修班、现代服务业素质提升培训班、制造产业素质提升培训班等国内外高端特色培训班。
为了更好的服务经济建设,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不断加大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力度,高新区组织企业开展人力资源、企业管理、技能提升等各类培训及行业论坛500余场,培训技术、技能人才2.5万余人次。
四、优服务,营造全方位人才生态环境
为加快推进人才高地建设,高新区出台了《关于建立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特区”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暂行办法》《创业人才公寓租住暂行办法》等政策,设立了创新创业引进人才专项资金,对辖区内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安家费、科研经费、场地租赁补贴、生活补贴等优惠政策。为促进人才创新创业,高新区设立了2000万元创业孵化基金,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免息使用。为进一步激发全区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每年财政拿出近500万元对“突出贡献企业”“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