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情概况> 高新区概况
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唐山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4月,2010年1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唐山市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和唯一一个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位于唐山市中心城区西北部,由中心区、老庄子镇、京唐智慧港三部分组成,辖区总面积100.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7.09万。高新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大中小企业融通型载体、跨国公司最佳投资的开发区、全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园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全国6个,全省唯一)等荣誉称号。当前,高新区正锚定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的“两区三高地”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以赴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因经济形势持续向好,我区被工信部评为火炬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建区以来第一次获此荣誉。

交通便利,区位独特。高新区位于唐山市中心城区西北部,集航空、公路、铁路三港于一体,形成“三港兼备”的独特优势。京哈、长深两条高速穿区而过,唐山三女河机场、京唐城际高铁唐山西站均坐落在高新区内,唐山西站29分钟即可直达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不是同城胜似同城”的发展效应。

产业雄厚,特色鲜明。着力打造机器人产业引领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信创产业引领的数字产业集群、安全园区建设引领的安全应急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引领的医药健康产业集群、智慧能源谷项目引领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等“五大产业集群”,涌现了开元集团、中信重工开诚、百川智能、汇中仪表等一批全国头部企业和英莱、鹰眼等一批新兴领军企业,中电科、阿里巴巴、百度、中软协等行业巨擘落户高新,成功研制了国内第一台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第一台地坑式架车机、第一台户用超声热量表等多项“全国第一”。特别是开元集团领军的焊接机器人规模为中国第一、世界前列,董事长柳宝诚荣获中国焊接行业首次设立的唯一一个最高奖——中国焊接产业突出贡献奖。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的机器人产业在高新区迅猛发展,受到国家、省市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被赋予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大产业链中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任,创新开设了国内独具特色的百川机器人共享智能制造工厂,培育引进机器人企业215家,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种机器人研发总部基地、机器人应用创新高地,努力打造国内领先机器人产业集群。

创新引领,科技赋能。柔性引进了一批“两院”院士和国际知名专家等尖端人才,领衔创新,为产业发展赋能。搭建了一批国家级高端平台,合作引进了中关村信息谷,打造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园,建设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园区,在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上构建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引进建设了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打造机器人产业发展最优生态;在建成全省第一个机器人研发中心和孵化中心、第一个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第一个机器人共享智能制造工厂、第一个机器人概念验证中心等基础上,积极筹建唐山学院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形成研发+孵化+产业化的产业发展生态圈。拥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130家,高新技术企业30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7家,“专精特新”企业8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是河北省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因特色鲜明、营商环境好、承接能力强、与北京产业链紧密衔接,被确定为50家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平台之一。

开放带动,勇于争先。积极畅通“双循环”、开拓“两个市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对内,对标对表国内先进园区做法,推动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实现政策、平台、资金、项目、数据等资源共享,打造全市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载体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地;对标对表一流企业和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成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机器人产业联盟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产教联合体”,努力实现资源共享,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对外,拥有外资企业40家,涉及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新加坡和香港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并有日本松下、神户制钢、英国汇丰银行、香港华润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放眼全球、面向欧盟、东北亚等地加强战略合作,努力打造对德高端产业、先进技术、优质企业的承载集聚区和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示范区。

 

国务院
征集
国务院
客户端
互联网
+督查
公众号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