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晚,唐山今春第一场大雪。随大雪不期而至的还有唐山的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疫情让唐山高新区和全市一起进入临时封控状态,被迫按下“暂停键”。
原有生活节奏突然被打乱,让很多人猝不及防,生活必需品变得异常紧缺。据估计,高新区每天生活物资需求就达几百吨。但经过短暂的慌乱之后,封控十几天来,高新区市场价格基本正常,居民生活总体稳定。究其原因,这和高新区商务局保供综合组的默默付出密不可分。一场场争分夺秒的保供行动,一次次星夜兼程的爱心奔赴,他们以履职尽责彰显着使命担当。
3月19日凌晨不到四点,正是人们平时睡得最沉的时候。商务局相关人员接到了副局长李欣的电话,“同志们,请立即赶往单位!”接到电话的商务局工作人员,纷纷从丰南、丰润、路南等地家里踏着冰雪往单位赶。凌晨4点50分,局长王亚伟传达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要求立即启动生活必需品保供应急响应。随即,商务局工作人员按镇(办事处)分为4个工作组,按照事先制定的保供方案,高新区应急保供工作正式开始。
3月20日上午9点,商务局召集辖区内镇(办事处)负责人开会,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保供。按照保供方案,迅速调整保供点、划分网格区域,实现区、镇(办事处)、社区(村)领导、保供点协调配合,将保供任务细化到人、到物资、到车辆,打通生活必需品配送堵点,确保生活必需品上得了路、进得了社区(村)、入得了户。
通过加紧调度协调,高新区将应急保供点由141个调整增至198个,对全区52个行政村、20个社区进行了全覆盖,并第一时间将生活必需品网格化应急保供联系方式进行了公告。商务局保供工作组联系区内人民购物、谊品生鲜、36524等保供企业,迅速开展生活必需品库存量及备用货源组织情况跟踪监测,随时掌握市场动态,研判供应变化趋势,确保生活必需品储备数量充足。为适应封控期间供货需要,商务局保供工作组又指导各保供点根据所在网格需求设置标准包,以小额商品包为主,适时提供特价商品包,价格控制在10-80元之间,通过布标准包信息,实行网格化无接触配送。安排各社区(村)妥善安排网格员做好每日标准包配送工作,确保整个供应体系运转畅通。
建立保供体系,只是满足了辖区居民蔬菜、肉蛋奶等基本需求,关注特殊群体需求也开始成为商务局的日常工作。商务局第一时间出台了《高新区疫情防控期间特殊人群应急保供方案》,并及时组织四个镇办对全区特殊人群进行了全面摸底,落实分包责任。十几天里,张名洋、陈哲、卢宇飞几名年轻干部加入“大白”行列,他们身着防护服连夜为居民运送起了物资,多次深入疫情较为严重的老庄子镇,查看保供点供货情况,联系货源。特殊时期伴随而来的是一些特殊困难。老人、小孩的纸尿裤没有了,有的是大人被隔离在外孩子自己在家,有的老人不会用微信联系购物有困难......在收到关于婴儿急缺奶粉的求助后,商务局投促三处处长李强迅速联系区内保供企业,不到2小时就将奶粉送到居民手中。当同事为他点赞,他说“因为我也有个一周岁的孩子,为人父母,感同身受。”
连日来,商务局同志们24小时在岗,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综合处处长李贺柱,白天协调疫情防控工作,晚上挑灯夜战拟写各种材料,每天仅睡三四个小时,由于身体超负荷,病倒在岗位上,被同事送往医院。但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进一步健全了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网络,落实了生活必需品市场动态监测,强化了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制度,夯实了生活物资联保联供协作机制,解决了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也为落实好封控政策、为全区最终战胜疫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这场疫情在大雪中开始,也即将在春暖花开中结束。待到春暖花开,我们也即将迎来一个满血复活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