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国内著名评论员、全国“三农”问题观察员许贵元先后两次深入实地调研观摩后,及时撰写了题为《唐山詹官屯:以“智”促“治”助振兴》的新闻通讯,被神州瞭望网、中国评论网、中廉在线和唐山市政府网站等多家中央国家和地方权威媒体播发和转载。文章简要总结了詹官屯村倾力打造“智慧乡村”,助推乡村振兴的基本经验和做法,对各地农村强化基层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现将全文予以转发。
▼▼▼
唐山詹官屯:以“智”促“治”助振兴
许贵元
河北省唐山市高新区詹官屯村,在强化基层治理、助推乡村振兴实践中,积极探索以“智”促“治”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充分展示了“智慧乡村”建设的美好前景。
(图为詹官屯村智慧指挥中心)
(图为詹官屯民宿一角)
唐山高新区所辖的詹官屯村,是位于唐山市西北部的一个平原村,也称得上“近郊村”。全村总面积为3.46平方公里,人口2420人。近年来,该村在持续开展和改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在全市率先打造了集“四项管理”和“五项服务”于一体的数字管理平台,并开发了“智慧乡村”手机APP,与数字平台互通互联,给乡村综合治理、精准治理架起了“一览众山小”的天眼!该村因地制宜以片为单元,共划分了40个网格,只要“点击”一个网格,就能清楚地看到和了解网格员的信息与活动踪影以及在巡查管理中事件处理台账等。所有网格员实行一岗多责、一员多能、网中有格、格中设岗、人在岗位、事在网中的全域闭环管理。
(詹官屯治理后的坑塘)
“四项管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一是党建管理。主要包括党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党建阵地三个板块。大兴学习之风,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把政治理论学习摆在首位,不断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实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不忘初心使命,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和行动上永远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加快“智慧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村群众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二是村务管理。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形成以村党支部书记抓总、村两委班子成员包片、村民代表和小组长包户的三级管理服务体系,落实人对人、点对点、面对面、无缝隙管理机制,实现了扁平化、精细化、规范化、高效化、常态化、覆盖全村的网络化管理模式,互相监督、共同担责、同心发力。与此同时,还通过数字管理平台与手机APP互联对接村务、财务进行公示、及时公布于众,实现了“阳光村务”,取信于民,有效防止了“形同虚设”的“花架子”,也避免了形式主义。
三是环境管理。全村布设了300多路视频和高点监控,对全村生产生活环境进行24小时监控。一旦发现有乱排乱放、乱堆垃圾、秸秆焚烧等污染行为以及火灾火点等异常情况,平台可自动报警,及时派员迅速处置,消除安全隐患。
四是村民管理。建起了三维实景图,将全村实有人口一标三实信息,准确录入系统并做加密处理,以便进行精准管理。例如,点击任何一户,可以查看该住户人口信息,并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将全村核酸检测、疫苗接种情况等数据通过平台实现动态监控,真正做到“一屏总览、一图统管”。
与“四项管理”相配套的是:村民一生事、生产生活服务、特殊人群服务、安全防范服务、文明乡风服务等“五项服务”,均开展得井井有条、扎扎实实、颇有成效,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与日俱增。
令人欣慰和赞叹的是,昔日脏乱差、人心涣散、派性严重、上访不断、村子不稳定的“后进村”,通过强化治理、创新机制、干群一心、团结奋斗,如今变成了一个生态美、环境好、百姓富、产业兴、村风正、社会稳定的美丽乡村。各地前来参观考察的同志赞不绝口。
笔者这次实地调研结束时,街道中的村民们追着说:“我们詹官屯变化这么大、发展得这么好,都是村书记鲁刚伟领导得好,他是我们村民信得过的‘贴心人’!”